为全力保障10807备采工作面安装进度,破解巷道卧底作业期间人员紧张、皮带浮矸堆积的生产梗阻,耳海煤矿总经理满孝虎创新工作思路,于9月5日精准统筹生产科室、工区力量,组织19名年青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深入10807轨道顺槽一线,开展皮带浮矸清理与道木转运义务劳动活动。此次活动既是矿井“集中力量保接续、抢进度”的务实之举,更是“以实践育人才、以一线长本领”的生动课堂,让近年入职的青年技术员在井下实干中体悟一线艰辛、锤炼履职硬功。
靠前部署聚合力,靶向破题保接续。随着10807备采工作面安装工作进入关键筹备期,煤矿10807 轨道顺槽巷道卧底作业正全速推进。然而,受人员紧张影响,底皮带处及皮带内侧浮矸持续堆积,不仅造成浮矸与皮带摩擦的安全隐患,更直接阻碍后续安装工序推进。在9月4日生产调度会上,矿领导专题研究部署,明确由生产工区联合职能科室,抽调近年入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,集中承担临时避难硐室以里的皮带浮矸清理任务,并同步将道木转运至10807切眼,为10807切眼及运输顺槽轨道敷设筑牢物料基础。
9月5日8时,19名青年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准时在10807轨道顺槽开门点集结。施工前,现场负责人、带班领导张亭亭围绕“安全+效率”双核心,逐项讲解安全操作规范、现场分工细则及应急处置流程,小到工具使用角度,大到风险点预判,确保每一位参与者既懂技术原理、更守现场规矩,为劳动任务高效推进筑牢“安全防线”。
一线攻坚显担当,青春力量挑大梁。8时15分,青年队伍抵达作业现场,按照预先划定的责任区域迅速进入状态。从132#皮带H架至205#皮带H架,219米作业段被精准分配至技术科、地测科、调度室、机电科、通防科、安全科及综采、掘一、掘二工区的青年骨干手中:技术科刘德同、吴邦伟率先俯身为132#-138#H架清矸,地测科陆明华、王明豪细致清扫141#-147#H架积矸,机电科李文龙、姜灿则专攻皮带内侧难清理的死角。大家手挥铁锹铲矸石、弯腰俯身通阻塞,厚重的工装很快被汗水浸透,却无一人停下脚步。
劳动活动过程中,安全科吴柳洲、金波主动加压:原定18米的清理任务,两人不仅高质量完成,更额外多清理3米,用“超量实干”诠释青年担当。考虑到二人已超额付出,现场结合实际调整任务,仅安排其每人转运6根道木,这一人性化安排,既体现了“多劳多得” 的公平导向,更点燃了全员攻坚的热情。10时25分,经现场验收合格后,青年队伍无缝转场,全力向10807切眼转运道木,确保“清理-转运”环节零间隙衔接。
截至义务劳动活动结束,这支青年队伍累计完成皮带浮矸清理220余米,转运道木167根,不仅彻底消除了皮带摩擦的安全隐患,更为 10807 备用工作面轨道敷设及后续安装工作抢出关键时间。从清理前的浮矸裹带皮带,到清理后的设备整洁透亮,从零散堆放的道木,到有序码放于切眼的物料,前后鲜明的对比里,藏着青年管理人员的坚守与实干。
以劳促学强根基,双向赋能育人才。“以前在办公室看图纸、做方案,总觉得一线操作‘按章推进即可’,真正拿起铁锹才发现:受井下潮湿环境、工具受限等影响,哪怕是清理平托辊都要讲究技巧,更别提一线职工日复一日的高强度作业了!”劳动结束后,技术科青年技术员、研究生田保龙的感慨,道出了所有参与者的心声。
此次义务劳动,是耳海煤矿探索“实践育人+生产攻坚”双融双促的青年管理人才培养新路径。通过让近年入职的技术员“走出办公室、走进作业面”,亲身参与浮矸清理、物料转运等一线工作,不仅让他们直观感受井下职工的劳动强度与岗位不易,更在实践中摸清了巷道布局、熟悉了设备工况,为今后制定技术方案、解决生产难题积累了“接地气的一手经验”。与此同时,矿井以“集中攻坚”模式破解人员紧张困境,既保障了10807备用工作面的接续进度,又让青年人才在“急难任务”中经风雨、长才干,真正实现“保生产”与“育人才”的双向赋能。
耳海煤矿总经理满孝虎表示:下一步,耳海煤矿将持续深化青年人才培养机制,以“一线实践+导师带徒+任务攻坚”三维模式为抓手,让更多青年管理人才在基层沃土中扎根、在实干磨砺中成长,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“青春动能”与“实干力量”。
目前,10807备采工作面已顺利进入设备安装阶段,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。
Copyright © 2016 山东王晁煤电集团 All Right Reserved. 鲁ICP备16042608号-1
地址: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运河大道3558号 邮政编码:277400 电话:0632-6619200 传真:0632-6613448
技术支持:滕州信息港